近日获悉,我院仝德、刘启旸两位教师获得2024年度深圳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项目资助。分别是仝德副教授主持的“新发展格局下深圳都市圈建设研究”,以及刘启旸助理教授主持的“面向社会公正的深圳智慧交通治理策略研究”。
1)新发展格局下深圳都市圈建设研究
深圳都市圈建设既是深圳突破自身资源环境限制的战略机遇,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众多挑战之中,如何从区域层面解决超大城市住房问题是深圳都市圈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期,深圳都市圈城际合作大有可为(例如,跨市收购并运营保障性住房)。本课题拟基于“优质生活圈+便捷通勤圈”的理念,提出了深圳都市圈空间结构优化与多主体治理协同的理论框架。具体从“空间”与“治理”两个维度展开分析讨论:一是从“空间”上分析深圳都市圈的内部结构,重在解析当前都市圈住房租购可支付性(居住本身)、职住平衡(居住与就业)、公共服务均等化(居住与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的特征;二是从“治理”上分析住房租购关系(市场内部),跨市保障房建设的制度障碍(多层级政府角度)、跨市TOD开发及长租公寓的建设运营模式(政府-市场关系)。最后,整合“空间+治理”角度,针对深圳核心区、临深重点片区、深汕飞地等多个尺度提出切实的政策建议。
项目负责人介绍
仝德,新2会员登录入口研究员、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人才(2022),现任超大城市空间治理政策模拟社会实验中心主任、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新2会员登录入口未来城市实验室(深圳)执行主任等职。主要从事土地经济与住房政策、区域城镇化与城市非正规性等方向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Annals of AAG、Urban Studies、地理学报和城市规划等国内外地理与城市研究的权威期刊上,并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2)面向社会公正的深圳智慧交通治理策略研究
本项目旨在研究深圳智慧交通治理的社会公正策略,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调整,提升智慧交通系统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项目将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分析智慧交通系统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在使用智慧交通时遇到的问题和障碍。研究成果将为深圳市智慧交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优化建议,以确保技术进步惠及所有市民,推动社会公正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项目负责人介绍
刘启旸,新2会员登录入口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利兹大学交通研究博士,研究方向为交通公平和交通治理。出版英文专著1部,在PNAS、Transport Policy、TR系列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担任世界交通研究学会(WCTRS)治理和决策委员会(G1)和文化和社会问题委员会(G4)委员等。
文字:常文静
编辑:城规记者团